
分享
2025-11-07学院新闻
她
是课堂上的引路人
也是学术上的探索者
从青葱学子到信管学院副院长
她将热爱
写进了与“信管”同行的岁月里
她手握多项荣誉
却始终心系一方讲台
她身兼数职
却总能切换自如
她是学生口中的“东姐”
是同事心中的“万能东东”
更是专业建设的深耕者
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
她的成长故事
——关于选择
——关于热爱
——关于不变的初心

聊聊自己
01
个人档案
周旭东:中共党员,硕士,副教授,信息工程管理学院副院长、教工党支部书记,双师双能型教师,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
主持和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38项,发表《推动四川信息产业发展的信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教改、学术论文19篇,主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高阶课程1门,校级教改项目10余项,出版或参与编写《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第2版)等教材著作10部。
被评为四川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曾获得银杏学院首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学校年度优秀教师、学校立德育人奖、多次获得教学竞赛、教育教学成果奖、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等。


02
入行故事
从“记忆理解”到“筛选整合”
两代大学生的学习求变
问:您当年在西南财经大学求学时,是什么让您对“信息管理”这个领域产生了兴趣?您认为当年的大学生与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态度、方式 或目标上有何显著不同?
“我本科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后就一直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从2006年承担咱们学院第一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教学开始,我发现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还需要有管理学理论体系支撑,所以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管理学专业,这对于我在‘信息管理’这个领域深耕奠定了一定的专业基础。”
“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态度、方式 或目标上已经从我们当年的单一、稳定、理想化转变为多元、流动和现实化。面对知识我们当年的核心能力是记忆和理解,如今的核心能力是快速查找、筛选、整合和应用信息。拥抱变化的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工具娴熟,在创新和适应变化方面更具潜力。”
03
多元角色的平衡
以热爱为舟,以责任为桨
问:您既是副院长、教工党支部书记,也是一线教师。这几个角色里,哪个角色挑战最大?您是如何平衡这些工作的?
不管是哪个岗位,我都认定自己是一名教师!一线教师也好,副院长也罢,都是在教育岗位上工作,教书育人是不变的,要说最具挑战的还是如何站好每一次讲台,尤其在专业发展变化更新速度加快的背景下,与时俱进、教学相长一定是我终身研究的课题。说到平衡这些工作,我觉得没有技巧,更多的是热爱和责任心。

04
如何打造一堂好课
问:您获得多项教学奖项。在您心目中,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请分享一些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备课或授课技巧?
教育的魅力,正在于它的“不标准”。它是一场师生之间双向的奔赴和滋养。我在努力点亮他们的同时,他们眼中的光,也一直在照亮我的路。这,就是我认为的“好课”。
05
如何打造一本好教材
问:您出版或参编了《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多本教材。在您看来,对于学生来说,一本好的教科书应该是什么样的?您会建议同学们怎样最高效地使用教材呢?
我认为好的教材也应该体现“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的道理,它不仅要告诉你“是什么”(What),更要花大力气讲清楚“为什么”(Why)和“怎么用”(How),它会揭示知识背后的思维方式。最高效的使用方法,就是别把教材供起来,而要把它用“旧”、用“破”、用“活”,把它当做笔记本,不要让它压缩比太高。

聊聊专业
01
“解密”信管专业
问:很多大一同学可能还不太了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这个专业,觉得它有点“高大上”,又有点抽象。能不能用一两个特别生活化的例子通俗地介绍下专业的核心价值与魅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信管学院第一个本科专业,伴随建院至今已有19年的时间了,一句话概括:这个专业就是教我们如何“读懂”数据,并用技术“设计”出更聪明、更便捷的系统,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
从三个关键词读懂它
1、它是“桥梁”:让你既懂商业需求,又懂技术实现。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消费习惯与内容偏好,实现如外卖路径优化、视频精准推荐等智能服务。
2、它是“超能力”: 让你拥有“数据思维”和“系统思维”。比如在电商促销中设计秒杀与推荐系统以提升销量,或在校园选课中实现志愿筛选与队列管理以保障公平,它是连接商业目标与技术实现的关键。
3、它充满创造力,从你手机里的每一个APP,到校园里的每一个管理系统,背后都有信管人的智慧和汗水。也许你看到的可能是设计界面,但信管人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前端的用户交互到后端的数据存储与分析,再到流程优化与数据安全等。
02
专业的未来竞争力
问: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兴起的背景下,您认为“信管”专业毕业生可在哪些领域发挥优势?就业前景如何?
在AI与大数据兴起的背景下,信管专业不是被削弱了,而是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更重要的使命。 毕业生的优势在于“用技术的刀,解决业务的题”。对于学生而言,找准一个感兴趣的行业(如互联网/科技、电商、数字文旅),并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知识在这个垂直领域做深,将成为极具竞争力的稀缺人才。

聊聊学生成长
01
避开学习误区
问:在您看来,大学生最容易陷入哪些“学习误区”?对于有些感到迷茫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努力的同学,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是怀揣着美好的憧憬走进大学校园,但在没有规划的情况下她们的学业生涯最常见的误区有三个,我管它们叫“三座大山”:
第一座大山,是“知识的搬运工”——也就是死记硬背,考前突击;
第二座大山,是“知识的孤岛”——学东西是散装,没有体系梳理的意识;
第三座大山,是“被动等待,不敢试错”。
对于那些感到迷茫,不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的同学,我有两个不算“大道理”,但即刻就能开始做的建议。
两个学习建议
1、立刻启动你的“项目式学习”,别再把学习和实践看成两件事。
2、给自己画一张目标路径“地图”,去各大招聘网站,搜“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IT顾问”这些岗位,看看企业要求什么具体技能,把他们绘在你的“技能树”上,在校期间就一个一个去点亮它,你就不会迷茫了。
02
给学生的好书推荐
1.编程基础类书籍
深入学习,疯狂敲代码,先获得感性认识
2.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类书籍
建立理论框架,探索前沿
3.商业数据分析类书籍
拓宽自己的思维
对于信管人,这些书不是要让你成为理论家或算法科学家,而是为了让你拥有与技术专家对话的底气、准确描述业务需求的能力、以及领导AI项目走向成功的判断力。

别人眼中的她
01
学生眼中的“东姐”
202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1班 许涛
第一次上周老师的课是《数据图像处理》,她说话总是轻声细语,哪怕是基础薄弱的同学反复提问,也始终带着温柔的笑意耐心解答,完全没有距离感。周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是先从基础概念铺垫,再到难点突破时故意“留坑”,最后带着我们一起“填坑”,整个过程像解谜一样,我们不仅听懂了,还理解得特别透彻。
每次课程结束后,周老师会布置小结作业用于我们巩固当堂课的知识点,下次课前也会带着我们再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正是这份认真负责,让我从“PS小白”到能独立参加设计类比赛,进步特别明显。
2023级数字媒体技术(本)3班 尹佳
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是周老师的《计算机基础》课,带我走进了这个领域。她从最基础的操作开始讲,每个知识点都拆得很细,就怕我们听不懂。上课的时候,不管我问的问题多简单,她都会停下来为我讲解直到明白为止。而且她一点都不严肃,每次我坐在前排,下课都能跟她随便聊几句。她不光跟我们说学习的事,还会结合自己的经历,跟我们讲以后专业能怎么发展,让刚上大学、心里没底的我少了很多迷茫。
202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2班 胡睿
每周都能见到周老师,已经成为我的上课期待。她的《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依旧是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实验步骤讲得清清楚楚,我边听边记,笔记写得满满当当。她举的例子贴近生活,节奏稳,全班都跟得上,没人走神。一个月下来,我坚持坐前排,就是想跟上她的步子。

02
同事眼中的“东东”
教研室主任 雷月
东东是咱“操心界”的天花板,更是学生眼里无所不能的超人老师。她仿佛24小时在线,有问必答,有难必解,像装了一套“全天候服务系统”。她的敬业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极高的标杆,时刻激励着我们也要更加努力。但真忍不住想对他说:“东东,快歇歇吧!”
专职教师 曾艳艳
作为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东东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让人不自觉地想亲近。无论是相熟的同事,还是年轻的老师,都习惯叫她“东东”。“有事情,找东东”更成了大家不假思索的选择。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从何而来?或许源于她为人的和善,做事的周全妥帖;也或许是因为,即便再棘手的事,她总能举重若轻,用最令人舒服的方式化解,像一根“定海神针”。
有人说,一个人内心有多强大,就会有多温柔。东东正是如此——她强大却不强势,温柔而不失韧性。她的力量,是微笑的、有温度的、沉着而淡定的。
专职教师 杨可欣
周院特别像一位知心姐姐。工作上她是我们信赖的领路人,有任何教学上的难题找她,她总能一针见血地给出建议和指导。但更让我感到温暖的是生活中的她,我习惯和其他老师们一样称呼她“东东”,一起吃饭时,我们会聊八卦、吐吐槽,她会认真倾听我的困扰,也乐于分享她的经验。有她在,我们的工作井然有序,办公室的日常氛围也轻松有趣。
最后聊聊心里话
01
致同学们
大学,是“可能性”的代名词。别让它成为被动的接受,而要成为主动的创造。去探索,去热爱,去坚持,将这无限可能,化为青春最动人的答案。
02
致家长们
信管专业给孩子铺设的是一条前景广阔的“能力复合”之路。学院和老师们,会尽全力为他们提供知识、平台和机会。而您需要做的是:
1、支持他们“多折腾”,而不仅仅是“刷高分”。这个专业,实践远比分数重要,如果暑假孩子想去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而不是回家,请支持他。
2、鼓励他们“说出来”,锻炼沟通和表达。信管专业的孩子都比较内敛,但咱们这个专业,其实沟通表达很重要,技术再好,如果无法让业务部门的同事理解并接受,价值就大打折扣。
3、最重要的是,信任他们的选择,做情感的“稳定器”。大学四年,孩子们会面临很多选择:是偏向技术开发,还是偏向数据分析?是参加这个比赛,还是加入那个社团?他们可能会迷茫,会自我怀疑。在这个时候,您无需懂技术的细节,但您可以给予他最坚定的情感支持。

后记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专注,可磨砺出锋芒
东东老师所分享的
不只是知识体系
更是一种眺望未来的视角
她所传递的
不只是经验总结
更是一份从容启航的勇气
愿每一位学子
都能寻其所爱,步履坚定
愿每一次倾听
皆可化为春雨,破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