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04-01学院新闻
3月31日,信息工程管理学院院长何明星、党委书记杨婷、学工办主任张蓉、融创工坊主任郑周等一行赴郫都区红光街道仁合社区,就深化“党建引领、结对共建”服务项目开展专题交流。红光街道仁合社区党委书记金世凤及社区干部共同参与会议。
聚焦需求谋创新,志愿服务赋新能
会议上金世凤就社区现有基本情况及可推进的志愿服务项目进行介绍,如利用研学基地进行劳动实践教育,打造“田间课堂”;依托学生专业技能,摄制果蔬种植全流程科普纪录片,助力农产品品牌推广;利用社区的微公益创投计划,汇集学院专业学生团队,孵化摄影工作室,为社区居民提供证件照、全家福等拍摄服务,形成可持续公益模式,不仅使学生学以致用,还能形成可视化、稳定的服务成果,助力学生成长。
在随后的交流中,何明星对仁合社区提出的可持续志愿服务项目表示充分认可,并结合学院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以及红光街道的红色基因等天然条件,对志愿服务项目思路进行了分享。他指出,志愿服务是践行学院“服务养成 知行相济”校训的重要载体。学院将结合学生专业能力及社区需求,以成果为导向,构建“实践——服务——成长”闭环,与社区共同探索更多可持续性的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服务意识,同时赋能社区发展,切实服务更多社区居民。
深耕五年结硕果,共建基地树标杆
自2020年结对共建以来,双方已联合开展多项志愿服务:老友故事会、健康讲堂、安全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提升社区绿化景观活动、趣味运动会主题活动、保护环境和防疫宣传活动、防震减灾活动、红歌快闪、红色电影放映活动、农商产品推广与课程、学生教学实践融合研讨活动、反诈宣传、西柏坡精神宣讲等服务项目。同时,仁合社区授予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签订《“青春志愿·爱在社区”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承诺书》,标志着院社合作迈入制度化、常态化新阶段。
杨婷表示,结对共建不是“一时一事”,而是“长线工程”。近希望以此为契机,以专业特色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通过社区搭建的宝贵实践平台,让更多持续性的志愿服务项目“落地生根”,打造出更具示范性、可持续性的结对共建品牌,为社区可持续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探索长效新机制,共绘发展同心圆
在未来,学院将凭借其专业优势,汇聚多元力量,开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与社区共建共享”的结对共建新模式。通过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促进志愿服务与立德树人的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