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2025-11-26学生活动
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普及核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的科学热情与家国情怀,2025年9月起,“信核相传”志愿宣讲团开展系列宣讲活动,足迹覆盖高校、中小学、托育中心及社区,以差异化内容与创新形式,让核科学魅力与精神力量深入人心。

高校宣讲:
深耕专业,联动共鸣
10月11日,在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以“铀的三生三世”为脉络,溯源历史,回顾铀矿发现、原子弹氢弹爆炸等里程碑事件,展现我国核工业跨越发展;聚焦当下,通过原子结构等基础概念讲解与生活类比,结合核电环保优势及燃料循环介绍,澄清核科学认知误区。

10月16日,在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博学楼A1212,宣讲团以“解码核能‘三步走’,读懂中国能源未来”为主题,从1983年“回龙观会议”切入,系统阐释热堆、快堆、聚变堆三阶段的核心技术、燃料应用及发展规划,同时结合秦山一期、华龙一号、中国环流三号等实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我国核能发展战略。

11月9日,宣讲团参与“两弹一星”精神线上联合宣讲及研讨会,团队队长肖立粮作为代表分享经验。他提到宣讲团始终聚焦受众需求差异,设计了绘画科普、案例解析、人物故事等多样化宣讲形式,同步采用有奖竞答、深度讨论等互动方式,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精神传承更具感染力。会上,肖立粮表示,期待与各校、各宣讲团队深化合作交流,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优质核科普内容,推动 “两弹一星” 精神持续传承弘扬。

11月11日,宣讲团在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小广场开展线下科普活动。围绕“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内涵、历史背景、时代价值等关键内容设计问卷,既直观了解了大学生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知识储备与认知偏差,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精神传承的意义,实现了“调研与引导”的双重效果。本次活动共收集745份有效问卷,为后续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宣讲内容设计和形式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11月20日,宣讲团到四川工商学院开展以“核力碳达峰,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详细讲述了碳中和概念与全球气候治理形势,强调核能作为清洁高效能源在减排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四川水电资源优势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引导同学们关注绿色低碳发展。


11月21日,信息工程管理学院党委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联合组织党员师生、“信核相传”宣讲团,奔赴绵阳梓潼“两弹城”,开启一场“触摸历史、淬炼初心”的沉浸式学习之旅。
“信核相传”宣讲团自带传播使命,为同行师生呈现场景交融的沉浸式宣讲。成员肖立粮以“自主创新、艰苦奋斗”为主线,将核事业发展历程与实地场景深度绑定——从青海戈壁的坚守到梓潼深山的耕耘,从科研攻关的日夜鏖战到国家尊严的奋力捍卫,通俗表达搭配鲜活故事,让“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价值直抵人心。

基础教育:
趣味启蒙,浸润童心
在成都石室蜀都犀方路小学(锦城校区),宣讲团先后开展了两场特色活动:9月10日,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核心,讲述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历程及王淦昌、郭永怀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让红色精神浸润童心;11月4日,以“生活中的核辐射”为主题,通过类比太阳辐射、解读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的差异,并结合核技术在工业、农业、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实例,有效消除了学生们对核辐射的误解与恐惧。

10月23日,宣讲团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红光初级中学,以“探索核电站”为主题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活动。活动从生活场景切入,引出火电、水电、核电三大电力支柱,重点凸显核电优势。活动精准适配初中生认知特点,以生活化案例和互动形式增强宣讲感染力,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知识讲解,实现精神传承与知识普及的双向赋能。


11月6日,宣讲团走进毓彩之星托育中心,以“视频观赏+手工制作”的形式开展启蒙教育。通过生动的动画短片呈现原子弹爆炸、卫星升空等标志性场景,配合手抄报创作环节,让小朋友们在直观体验与动手实践中初步感知“两弹一星”伟大成就。

社区宣讲:
贴近生活,践行环保
11月22日,宣讲团走进宋公桥社区,以“‘人造太阳’,点亮能源梦想”为主题,通过知识讲解、互动体验和天文科普,聚焦能源现状,以数据案例呈现能源需求增长与资源枯竭的矛盾,阐释核能的安全性与环保优势。居民们热情高涨,围绕核能应用前景、低碳生活方式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宣讲团成员顺势引导,鼓励居民从日常点滴做起,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共同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

从理论解码到生活实践,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信核相传”志愿宣讲团通过富有创意与实效的宣讲活动,将核科学的深奥知识与“两弹一星”精神的崇高价值以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实现了科学知识普及与精神传承的双重目标。展望未来,“信核相传”志愿宣讲团将继续肩负起宣传普及“两弹一星”精神的责任,让其深度融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