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2025-10-24学生活动
为深入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核科学知识普及,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10月23日,信息工程管理学院“信核相传”志愿宣讲团走进成都市郫都区红光初级中学,为初二学子带来“探索核电站”主题沉浸式科普宣讲。作为学院2025年第四场“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活动,本次活动由指导老师郭宸菲带队,宣讲团志愿者刘振涛、何明锦、肖立粮共同主讲。团队紧扣中学生认知特点,精心策划“基础认知-应用拓展-安全解读”三大核心模块,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核科学知识传播,既为青少年打开核电世界的大门,也让爱国奉献的红色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

志愿者刘振涛率先登场,以“能源与生活”为切入点,结合当下传统能源短缺现状,畅想“无电生活”场景,让学生深刻感知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他巧妙借助“原子结构类比太阳系”的方式,深入浅出讲解核概念与核反应原理,并对比火电、水电、核电的发电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对核能的“基础认知”,让原本晦涩的核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随后,志愿者何明锦用“锅炉烧水发电”类比核电站能量转换过程,将复杂原理简化,助力学生轻松理解。同时,他详细介绍核技术在农业、军事、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农业中的辐射育种提升作物产量,到医疗中的放射性治疗助力肿瘤诊治,打破学生对核能“仅用于发电”的固有认知,展现核能在生活中的多元价值,有效拓宽学生视野。

志愿者肖立粮则将核电站建设比作“盖房子”,从选址、设计到运维,细致讲解各环节的严格标准。他深入分析切尔诺贝利等三大核事故的成因,并与我国三代核电技术优势对比,用“我国核电运行以来未发生二级及以上安全事件”等切实数据,消除学生对核能的“核恐惧”,强化“核电安全清洁可靠”的认知,让学生对核电形成更全面、客观的理解。

为增强宣讲趣味性与参与度,志愿者围绕宣讲内容设计系列基础常识题,采用“举手抢答+即时反馈”互动模式。现场气氛热烈,学生跃跃欲试、争相举手,每当有学生回答正确,现场便响起热烈掌声,获奖学生成就感十足。这种互动不仅活跃了现场氛围,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核科学知识的热情。

此次宣讲既是一次科普教育实践,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有效传承。宣讲团志愿者通过解读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成就与安全保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感受国家科技实力与科研工作者的责任担当。未来,信息工程管理学院将持续重视志愿服务与科普教育结合,“信核相传”志愿宣讲团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总结经验、优化内容,持续推动“两弹一星”精神与核科学知识在青少年群体中的精准传播,助力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以实际行动践行高校社会责任与育人使命。